让纪律教育从“文件”走向“文化” ——十堰市纪律教育“大篷车”开进...

2018-01-25 19:46   湖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十堰市

让纪律教育从“文件”走向“文化”

——十堰市纪律教育“大篷车”开进乡村侧记

“演得太精彩了,这才是我们想看的节目!”“如此接地气的党纪宣传还是第一次看到!”“下一次安排在好久哦?”演出刚结束,台下的众多观众纷纷涌上台,有的找演员合影,有的则围着市纪委干部,七嘴八舌地问起来……这一幕,发生在丹江口市官山镇。

2017年9月21日,由十堰市纪委组织的“党纪党规印心中”情景剧大篷车开进官山,500余名乡镇、村组干部及群众观看了演出。

近年来,十堰市创新教育形式,围绕党章党纪党规、全面从严治党、十九大精神、精准扶贫等重点内容,编排廉政情景剧、建立乡村宣传队、开展流动审理等,把纪律宣传“大篷车”开到村民家门口,传递党的“好声音”。

干群“点赞”:情景剧演身边事

“就这些?不行,不行,你让他们再加个澳洲龙虾,再加个海鲜涮锅,回头把贵的菜改成几个便宜的家常菜。”一位国企经理拿着菜单得意地指点秘书如何“化整为零,瞒天过海”逃避监督。

这是电影中的环节?还是现实里的桥段?NO,都不是!5月24日,十堰市“党纪党规印心中——情景剧‘大篷车’”开进郧阳区,上千名群众争相观看。

“刚才的情景剧中,有哪些涉嫌违反六大纪律的行为?”主持人话音一落,一名干部举手抢答:“存在同城公款吃请、超标准接待、工作日中午饮酒、带彩打牌四个违纪点”。

“恭喜你答对了!”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台上台下同频共振,精彩迭出扣人心弦。

“剧透”违纪,以“剧”释纪,是情景剧“大篷车”一大看点。十堰市纪委联合市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儿子的婚宴》、《有事我担着》、《下不为例》、《十拿九稳的选举》、《祝寿》等6个情景短剧,以实际案例为原型,生动演绎了党员干部在执行纪律方面的思想误区、行为雷区,情景剧之间穿插廉政知识问答、专家剖析案例等互动环节深度解读党纪党规。

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真事被搬上舞台,不少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有人窃窃私语:“这些‘小动作’‘小心思’都瞒不过纪委,违纪的事千万干不得!”

乡镇干部小李把情景剧录入手机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他说:"把枯燥的党纪党规条款,融入到生动的情景剧当中,既通俗易懂,又容易记住,很接地气。”
     ”纪律教育从‘文件’走向‘文化’,更能打动人心!”十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东灵说,“通过情景剧‘说事’,让党员干部在贴近类比中自警自省,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党纪党规刻印于心。“

目前,全市通过“情景剧+”党纪党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开展“党纪党规印心中”情景剧进基层巡演活动10场次,受教育干部达到4万余人。

传递新风:把舞台交给百姓

“纪律教育走在先,党的宗旨记心间;从严治党入基层,蚁贪蝇腐都扫清……“11月5日,在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委会院坝前, 歌舞快拍《十九大精神放光芒》拉开乡村“大篷车”演出序幕。随后,三句半、小品等节目轮番上场,笑声、掌声、欢呼声响彻山乡。

这一次,10多个艺术团成员是“配角”,演出的主角是该村的老百姓。

”我在县里面有房子,但是在村里,我是彻头彻尾的贫困户!不给我列入贫困户,我就一级级上访!“”吴老板,你当贫困户全村老百姓都不得答应你,唾沫都会淹死你!“……群众自编自演的小品《讨贫记》传递党的精准扶贫纪律。

“小品里的人物都有生活原型,讲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该村干部为了配合县里“大篷车”巡演,组织村民创作剧本,利用农闲时间排练节目。

“政府搭建精准扶贫纪律‘大篷车’,把舞台交给老百姓。”竹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燕艳说,“让老百姓演绎身边事、身边人,以群众听得懂、能领会的方式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精准扶贫纪律传递到千家万户。”

十堰市组织各县市区开通精准扶贫纪律宣传“大篷车”,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全力备战巡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和本土剧“竹山高腔”、“竹溪山二黄”、“郧西三弦”、吕家河民歌等艺术形式创作节目,宣传十九大精神、精准扶贫、全面从严治党等内容,在全市上下形成参与脱贫攻坚“大合唱”的浓厚氛围。  

村民老李头在城里买门面做生意,看到贫困户在农村越来越“吃香”,就回村拿土房子“说事”,因没抢到贫困户这顶“帽子”而多次上访。观看“大篷车”巡演后,其脸上火辣辣的:“和贫困户抢饭吃,这丢人的事咱不能再干了!”

“全县信访量下降了30.6%,纪律宣传‘大篷车’功不可没!”竹山县委书记龚举海告诉笔者,‘大篷车’将艺术性与政策性融为一体,使大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这种熏陶和感染,远胜于枯燥的说教。

流动课堂,审理“大篷车”开进“农家小院”

党员违纪接受公开审理,村民代表旁听学纪。近日,房县案件审理“大篷车”开进“农家小院”,上百名农村党员及村民代表旁听“党课”。

“只不过多办了几桌宴席,这样的处理是不是有点不尽人情。”12日下午,房县大木厂镇东河村委会院内,镇中心学校副校长樊瑞林违规操办儿子婚宴违纪案件正在进行公开审理。

原来,樊瑞林为儿子操办婚宴,向组织报备宴请席数28桌,实际办了35桌,违规收受下属礼金2300元。县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后,迅速查实了樊瑞林违纪事实。

针对农村党员干部违纪问题易发多发状况,十堰市延伸案件审理教育功能,实行“片区流动审理”,把违纪案件审理现场搬进违纪人员所在地,吸纳党员干部“旁听”并参与辩论,审理人员现场释纪。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五条规定,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形象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樊瑞林的行为已构成违反廉洁纪律错误,应追究其党纪责任。”房县纪委审理室主任林娟以主审人的身份,严肃指出案情实质。

当面质询、现场质证、双方辩论……近两个小时的公开审理,让党员干部感受到纪律的严肃性。

“这对我自己来说是个教育,对在座的同志也是个警示,我对调查组认定的错误事实没有异议。”樊瑞林沉痛忏悔,声声敲击着旁听人员的心弦。

“旁听一次审理,胜过开十次会议。”东河村党支部书记孔令传感触地说:“这些违纪人都是我们身边的‘老熟人’,他们违纪换来的深刻教训,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闭门‘说教’,不如现场以案‘说纪’。”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东灵告诉笔者,开通“审理大篷车”,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警示教育更能直击内心,令人警醒,真正达到“惩处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

据了解,近年来,十堰全市开展巡回审理114次,受教育干部达6万人次。(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