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画像,让监督提质增效

2018-06-08 14:59   中国纪检监察报  

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监察法颁布施行,各级纪委监委坚持学中干、干中学,积极探索开展监督工作的有效方式,不断磨利监督“牙齿”。有纪检监察干部在交流经验时提到,负责日常监督的部门对于分管联系的地区和单位要充分了解,“那里的政治生态怎么样,甚至每个领导干部的个人性格特点,都要掌握”。

大到一地的政治生态,小到一人的性格特点,“都要掌握”,这体现了辩证的、系统的、全面的方法论特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看一时一事,又看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进而开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才能为监督对象精准画像,让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准确勾勒事物的全貌,首先要有面上的把握。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关系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关系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其实际情况是好是坏,理应处于“实时监测”之中。然而,影响政治生态的因素很多,只有找到有力抓手,才能有效开展监督。

“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习近平同志每到一个地方工作,必做的一件事就是阅读当地的地方志。这也启示我们,要想搞清楚一地的政治生态,应该具备宏观的视野、历史的眼光,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等,通过综合分析,对当地政治生态“现状如何、何以如此、将会如何”形成清晰认识和深刻把握。

准确描绘事物的细节,也离不开精微的洞察。电脑的显示器可以设置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则显示画面越清晰。识人察人,也须提升“分辨率”,不能仅仅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给出要么“不错”、要么“不行”的模糊评价。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只言片语之中,往往折射出其行事的准则、作风的好坏,甚至品质的优劣。唯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方能做到“一叶落知天下秋”。

唐代的吕元膺在任东都留守时,经常与门客下棋。有一次,他正和门客对弈,突然来了公文要处理,只好暂停棋局。下棋的门客趁机偷换了一枚棋子,最终赢下这局棋,不料吕元膺都看在眼里。第二天,吕元膺就请这个人另谋高就。吕元膺以此告诫子侄,偷偷换棋的行为本不值得介意,但从中反映出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不可深交,更不可让其从政任事。这对于开展监督工作有所启发:注重抓细、抓小、抓苗头、抓日常,就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应当承认,识人察人殊非易事。司马光在研究了我国数千年历史治乱的得失后感慨:“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当下,个别干部很善于“化妆”,台上台下不一样、对上对下不一样、上班下班不一样、圈内圈外不一样,要想对其精准画像并不容易。对于种种善于“化妆”之人,要想识别其“真容”,不妨借鉴人脸识别技术。在人脸识别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叫“关键点抓取”,即通过面部的许多采样点进行整体取样,因此化妆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理,对于监督对象的观察,应做好“关键点抓取”,对大量相关信息抓取出其中的若干关键点,进行综合比对、多方印证,从而做到“知人之短,知人之长,知人长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长”,作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判断。

庐山仙人洞附近的崖壁上有一处“仰观俯察”的石刻。意思是说,欲识庐山真面目,就要全方位地观察。开展监督工作,正应当经常性、近距离地审视,多角度、立体式地考察,综合运用巡视、审计、信访等成果,加强分析研判,把当地的活情况、干部的活思想掌握清楚。同时,应该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因为一名干部到底怎么样,周围群众最清楚、最明白。只有做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才能为监督对象精准画像,让监督工作更加有力。(魏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