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四个思想特征进行了全面阐释,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境界的准确把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过程和科学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这四个思想特征不仅得到遵循,而且在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重大理论观点中还得到开拓创新,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升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这一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凸显了对马克思主义四个思想特征的丰富和发展,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境界。
作为“科学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对重大时代课题的探索中,创造性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全面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在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新趋势的深刻把握中,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作了深刻思考和准确把握。在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思考和把握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时代变化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总结开创性和独创性的实践经验,凝练新思想精华和理论精粹,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根据、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就在于此,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及其真理性也在于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及其真理性特征,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根本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理论基点,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为事实根据,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一科学思想体系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等基本问题都作了全面阐释,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都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写就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篇章。 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特征的遵循和开拓创新,全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理论本质。
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起来”。“高度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结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新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科学性及真理性与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这“两大革命”内在地结合在一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两大革命”的最新成果,也是继续推进“两大革命”的科学指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紧跟时代步伐,锐意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加刚健的步伐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
作为“人民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等重要观点,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价值指向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毫不动摇地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民至上论”,毫不动摇地坚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幸福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至上论”和“人民幸福论”的根本要义就在于,时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些观点,是对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真谛的遵循,是对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指向的践行,是存在于亿万中国人心中真正的“人民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的理论”特征的升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立场”,对作为“人民的理论”的内涵作了深刻阐释。其开拓创新点在于,树立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的价值指向;坚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基本立场;坚持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前进为圭臬;坚守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的根本方法,把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不懈追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这一思想精髓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民族抱负和世界责任。从这一思想精髓上看,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的初心,就在于着力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充分体现来自人民、不忘人民、依靠人民的价值追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充分体现为了人民,先忧后乐、舍身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坚持为人民立德、为人民立功、为人民立言,充分体现大公无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把握“人民的理论”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境界,对于准确理解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实践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登高望远、居安思危,高扬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实践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的理论”特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中,不仅得以遵循而且还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人民之中,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在不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紧紧依靠亿万人民群众,以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索中,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奋发有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回应时代课题的重大问题中,在实践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并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得到发展创新。
回应时代课题,就是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治国理政中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和科学的工作魄力,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投身于解决那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那些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的实践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党的建设方面,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侵蚀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分析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带领全党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正风肃纪反腐,挽狂澜于既倒。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现了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全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伟大实践,是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伟大实践和重要实践成果,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展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实践的理论”增添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鲜亮的底色。
作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弘扬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精神风范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我们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特征,集中体现于马克思主义永远关注和研究所处时代提出的最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与时代性具有内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成就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风范和理论智慧。
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是其开放性和时代性结合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时代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核心要义和科学体系的高度,概括的一系列创新性理论观点,就是这一思想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结晶。这些重大理论观点指引新时代伟大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包括:创造性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党的全面领导大大加强;创造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革命性锻造;创造性提出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增长;创造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创造性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四梁八柱搭建完成;创造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开放开辟新格局;创造性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性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意识形态领域一度被动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著;创造性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和战略方针,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重塑;创造性提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等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这四个思想特征的赓续和升华,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境界,铸就了广大人民群众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的坚实基础,也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发图强、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顾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