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城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谭大定,县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熊龙享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不力,受到诫勉谈话处理;县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驻芭蕉坨村‘尖刀班’班长唐勇工作作风不实,受到诫勉谈话处理并被免去县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职务。”
近日,恩施州纪委通报9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典型案例的背后,是恩施州委主要领导持续察访后加大追责问责的一个缩影。持续察访,追责,整改,再督查,由此引发了系列脱贫攻坚作风之变。
镇长从被诫勉谈话到典型发言
4月27日,来凤县大河镇镇长赵军以《知耻后勇求上进 转变作风战贫困》为题在全州深化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个多月前,赵军因脱贫攻坚作风不实,对脱贫攻坚政策不熟,进村入户不够等问题被来凤县委诫勉谈话。
3月19日,州委主要领导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预设行程,来到来凤县大河镇冷水溪村察访脱贫攻坚工作,发现村干部对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不熟悉。
“镇里没有组织学习传达吗?”“开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没有集中组织学习培训。”冷水溪村党支部书记吴光正直言不讳。随着察访的不断深入,还发现镇党委书记、镇长入户走访频次不够。
当晚,州委主要领导夜宿大河镇。第二天一早就到镇政府找到镇党委书记黄祥平、镇长赵军,当问相关脱贫攻坚政策“八个到村到户”内容时,赵军一个都答不上。“政策措施不掌握,怎么在一线指挥呢?”“脚下不沾泥,身上不沾灰,不到群众家里去,脱贫攻坚怎么落实?”看着赵军锃亮的皮鞋,州委主要领导现场提出了严肃批评。
当晚,州纪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专班来到大河镇展开全面调查,结论让镇党委书记黄祥平、镇长赵军如芒在背、坐立不安。今年以来,大河镇党委、政府未组织镇村干部、“尖刀班”成员学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镇长赵军没有单独入户走访,赵军到其联系的牡丹坪村2次,未入户。3月24日,赵军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诫勉谈话如一剂清醒剂,赵军立刻警醒起来。第二天,赵军的皮鞋换成了运动鞋,到村组农户家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个多月,赵军入户走访135户贫困户,逐渐形成了沉到一线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沿路走一遍,边走边看现场解决。”4月11日,在碧泥湖村5公里砂石路硬化改造现场,一趟走下来,赵军脚上的运动鞋成了“灰面疙瘩”,但心里却更敞亮了。
恩施州是全域贫困地区,2018年要实现宣恩、来凤、鹤峰三县整县脱贫摘帽,165个贫困村出列、20万贫困人口脱贫。
脱贫攻坚首先要从作风攻坚开始,恩施州委以作风带动作风,以压力传导压力,明确规定脱贫攻坚期内,州委书记要走完30%以上的贫困村,县市委书记要走完每个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要走完每个贫困户,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群众身边,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导方法。州委书记已深入56个乡镇73个村(社区)(其中重点贫困村56个)察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发现问题,即访即交,即访即查,对腐败和作风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发现问题98个,已整改64个。
4月9日,恩施州纪委监委对查处的一批脱贫攻坚作风不实典型案例中负有监督责任的15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纪工委书记进行约谈,面对面指出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约谈让我们头脑更清醒,责任更清楚。今后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监督,当面提、会上提、书面提出监督意见,压实‘两个责任’”。来凤县大河镇纪委书记青东明接受约谈后深有感触。
今年以来,该州已追究扶贫领域主体责任112人,追究监督责任29人,以问责倒逼“两个责任”落实,上紧责任发条,稳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尖刀班”成员从点卯到吃住在村
“老哥,耽误您两分钟,您知道村里有个‘尖刀班’吗?”2月22日,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来凤县纪委常委向学红和督战队长田绍文对驻村“尖刀班”到岗工作情况进行察访。
中午13:00,督战队一行来到离翔凤镇集镇约2公里远的望水村,却发现村委会大门紧闭,不见驻村“尖刀班”身影。
拨打“尖刀班”班长电话,被告知“食堂还没开火,都到镇上吃饭去了。”田绍文边提醒“一定要准时上班”,边和向学红商量,“该不会抱着侥幸心理,就打算来点个卯吧?下午16:00,督战队一行杀回马枪,来到望水村村委会,大门依然紧闭。“尖刀班”班长再次接到田绍文电话后很是惊诧,“你们怎么又来了?对不起,我们马上到,马上到……”
新年上班第一天,作风纪律完全不在状态。县纪委一行马上启动调查程序,发现望水村脱贫攻坚“尖刀班”并未落实吃住在村要求。7名“尖刀班”成员正月初七上班还是过去的老传统,准备到村点个卯就走,没想到碰上了较真的纪检干部。
来凤县纪委对翔凤镇望水村脱贫攻坚“尖刀班”成员、县经济开发区干部费彬、颜骁,翔凤镇活水联络处党总支书记赵亚军,翔凤镇安监所干部张祖前,望水村党支部书记余志友、副书记向仕元、扶贫专干黎明超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对“尖刀班”班长费彬诫勉谈话处理。
紧盯不放,直到整改。一个月内,向学红带队2次回访督查,直到“尖刀班食堂建好,寝室安顿好,工作走上正轨。
今年以来,恩施州出台《恩施州脱贫攻坚问责暂行办法》《恩施州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办法》。抽调110人组建8支州脱贫攻坚督战队,一年时间,常驻乡村,一线督战,发现问题,即访即查。州纪委对今年整县脱贫摘帽的宣恩、鹤峰、来凤3个县18个乡镇36个重点贫困村开展专题察访督战,走访农户2341户,其中贫困户1672户,发现典型问题204个,公开通报,靶向监督,追责问责56人,已整改问题156个。
督战问责,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州2435个“尖刀班”,近2万人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责任进一步压实。截至目前,已走访农户约70万户,召开院子会、群众会3万余场,开展政策宣传13万余次,化解矛盾纠纷8千余次。
搬迁户从“被搬迁”到入住安置房
“快看电视,州委书记到我们乡来察访的呢,看那些妄想私下动手脚的人怎么办!”1月14日,恩施州电视台播放州委主要领导察访边远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报道,利川市元堡乡瑞坪村村民看到后很是兴奋和感动,禁不住感慨道。
1月13日,恩施州委主要领导带队随机察访到利川元堡乡友联村,察访脱贫攻坚工作。当天10时20分,海拔1463米的友联村村委会气温0℃,地面仍有积雪。
“到最困难最偏远的农户走访。”走过两公里的羊肠小道,检查组一下子就看到了山坡上游启杰家摇摇欲坠的小木屋。
“走,我们就去那里。”州委主要领导顺着泥泞的山路,来到游启杰家。察访发现,游启杰和80多岁的母亲住在破旧的木房里,卧室漏风,母子俩都有听力障碍,但这种情况下游启杰还被宣布“已脱贫”。
“要想办法让老人用上助听器才行,尽快搬进易迁房。”
调查整改和问责随即启动,利川市易迁领办、扶贫办、民政局、元堡乡等10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察访核心在于推动作风转变,关键在于解决问题,恩施州对察访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管理,销号整改,定期督办通报,巩固拓展察访成果。近期,恩施州纪委组织3个回访督查组对州委主要领导察访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访督查,游启杰是回访对象之一。
“搬进了新房子,养了12桶蜜蜂、6头生猪、1头牛,还种了1亩中药材,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5月18日,游启杰掰着指头为州纪委回访干部细数着几个月来的“变化”,笑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
“现在的脱贫攻坚工作是一个钉子一个眼,要实打实,百分之九十九不行,必须百分之百。”利川市元堡乡纪委书记吴酬在该乡党委会上通报回访督查情况时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认为拖得过去,躲得过去,现在不行了,盯得紧,督得严,不敢有丝毫懈怠。
今年,恩施州共撤换、调整扶贫不力的村党支部书记195人,调整履职不力、能力不强的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21人。该州已办结扶贫领域问题线索311件,追责问责393人。
干部力量沉下去,群众认可升上来。通过三级党委书记察访脱贫攻坚制度的推行,带动全州各级党员干部下沉村组农户,有效推动脱贫攻坚,群众认可度大幅上升。
“脚板儿和石板儿挨到起,再高的山也能爬;竹杆儿和竹排挨到起,再深的水也敢下;背篓和肩膀挨到起,大山就搬了家;汗水和泥巴挨到起,种子就发了芽;小路和大路挨到起,山寨就有新变化……”土家族民歌《挨到起》,在新时代唱出了新声,恩施州党员干部正和土家族、苗族群众挨到起,心手相牵,共同决胜摆脱千百年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