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笔耕不辍的八旬老党员

2018-07-03 07:42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苏爷爷,县委党校庆‘七一’开展教育活动,汇编了您个人廉政作品集《为官做人与修养——高级讲师苏积成发表倡廉论文选编》,已经发到全县党员干部手里啦!”苏爷爷听力不如从前,电话这边,我努力提高音量,把好消息讲给他听。

苏积成,宝鸡市扶风县县委党校退休教师,今年80多岁,因他和我爷爷年龄相仿,我习惯称他“苏爷爷”。他虽受耳聋等老年病困扰,但从不放弃特殊的“爱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廉政评论类文章。作为县纪委监委宣教室负责人,我已经和他“合作”近六年。

苏爷爷手写稿件

“小成啊,又来打扰你,今天带来刚写的两篇文章。”像这样苏爷爷到单位来访的场景很频繁,他总是一边送给我皱皱巴巴的手写稿件,一边又带走一厚沓过往党报党刊。因为常来,单位几乎没人不认识他。

起初,我和同事们都感到不解,常议论他写稿图什么?他没有电脑,不会用智能手机,写稿靠笔和纸,获取参考资料靠自己来县城单位索要;他在县城没有住房,来县城得从村里步行1小时到镇里,再乘坐公共汽车……而且,他来单位也从不拿着作品找领导“讨功劳”,总是放下稿件、拿上书报就走,从不提任何要求。

有一次,心直口快的我说出心中的疑惑。苏爷爷回答:“我是老党员,但脑子不能老、不能‘生锈’,勤学常写才能让脑子转起来!”

“为什么偏爱写廉政评论类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深入人心,我想发挥余热把身边老党员的心声表达出来!”面对我的追问,苏爷爷这样回答。

《党员要在新时代建设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村干部要向范振喜学习看齐》……这些就是苏爷爷写的稿件,起初我不是每篇都改,因为他的稿件虽然字字句句充满着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却常是这儿有点累赘、那儿有点错别字,得下功夫修改,我工作忙时便交给同事处理。

前年冬天,苏爷爷打来电话,说天寒地冻,他腿脚不便,来不了县城,托人给我们捎的稿件迟迟未捎到,非常着急。随后,我和同事决定直接到他家看看,顺便取稿。到了才发现,原来他家房屋与他退休干部身份很不相符,相当简陋。后来才听说,前些年家里接连发生不幸,经济状况不好。我的心里顿时一震:苏爷爷爱党爱国、好学乐观,一点不像受过沉重打击的人。

我更加珍惜他的稿件了,也总想让更多人了解他的事迹。去年夏天,我写了《扶风县八旬老党员苏积成——坚持十多年、撰写廉政稿》,在《宝鸡日报》发表,省纪委宣传部的同志看见后也被苏积成的精神打动,主动指导修改他的稿件。终于,苏爷爷的文章登上省纪委主办的《陕西党风与廉政杂志》、“廉水谷”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之后,苏爷爷写稿热情更高了。今年除夕,我正值班,他买年货时顺道送来刚写完的《做官须知羞》一文,当我看到文中用典故讲述古代廉吏不做贪赃枉法羞愧之事时,便立即伏在电脑前将稿件修改成网评文章。

“大家看,这是我县80多岁的老党员苏积成在他家简陋的书房写稿件的照片,现在用笔写稿的人不多了吧,80多岁仍笔耕不辍的更少吧?”今年5月,我在全市宣教工作会讲宣教稿件写作经验时,用苏积成的事迹结尾,给全市宣教工作者树立榜样。6月,在全县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讲党纪党规时,我同样讲了老党员苏积成的勤廉故事。

与苏爷爷一起学习

苏爷爷常对我说,总有一天他会老得提不了笔,但他看好我们这些年轻的党员,希望我们沿着他的脚步一直把廉政稿写下去,而且越写越好……有时,为了把稿件写好,我俩还坐在他家边查阅资料边讨论修改。定稿后,他总是对我说:“小成啊,感谢你,让我这个老党员在耄耋之年仍能紧跟党的新时代新征程,获取精神鼓舞……”

其实,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因为,我只是帮他写稿投稿,他却在教我怎样做一名合格党员,他用自己的初心和40多年来的经历给我讲了一堂堂生动党课。(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纪委监委 成琳 || 责任编辑 李灵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