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问计于民破解“老大难”

2018-08-03 10:26   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纪检人·手记】问计于民破解“老大难”

“老岑,给你派个任务!这是一个别人啃不了的‘硬骨头’,有没有信心?”前段时间,领导将一个反映我县某村干部的信访件交到我手上。

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头皮就开始发麻,因为这是一个多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县乡纪委监委数次调查均未平息群众上访。

拿着厚厚的一摞材料,梳理一下群众举报的诉求,零零总总有大几十项。大到工程建设,小到请客送礼,时间跨度更长达20多年。

“先要摸清情况。不要不知深浅地捅进去,否则只会白白浪费时间还搞不清事实。”分管领导黄书记的一席话点醒了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经验丰富的黄书记还传授了我们一个“秘籍”。

循着先外围再攻坚的“层层剥笋”方法,我们拟定了一个看似“兜圈子”的迂回调查方案: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道,以宣讲《监察法》为由,对该村的问题进行一次外部调查。

“老同志,你好!我们来帮你扯扯草如何?” 4月,正是春耕季节,我带着一名青年同志顺着田埂,一路走到正在自家秧田里忙活的老村支书老王的跟前。

“最近国家出台了《监察法》,你可听说过这个法律?”“听说过,前不久镇里面还在村里开了会,把宣传资料都发给我们了。”老书记是个明白人,尽管年纪大了,但还是很关心时事。

“老王,我们想问问你们村的情况,听说告状的很多,都有些什么事?”青年干部程田干活很认真,老书记很是欢喜。

由于没有表露意图,老书记可能是把我们当成了扶贫工作队员,谈起村里的事情,少了一分拘谨,多了几分爽直。“要说村里问题肯定有,但不是他们告状的那个情况。其实关键是扶贫项目的问题。”

顺着老书记的指向,我们看到了一片很大的果木基地。尽管老书记说的不甚详细,但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关于村里扶贫基地的问题,镇纪委原来也调查过,但为什么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我们很是疑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前的调查都是坐在村里查账,不到实地调查,怎能发现问题?”当我们再次找到老书记时,他又一次给我们调查指明了方向。

于是,我们决定暂时搁置举报反映村级财务管理问题,而是从该村瓜蒌基地建设项目入手,实地调查项目的建设情况。

300多亩的基地,矗立有上万根水泥立柱,我们顶着六月的烈日一根一根清理计数,很多同志差不多累到虚脱,但问题也随之水落石出。

“我错了!不该虚列工程量,套取国家项目资金。”原来,一口咬定自己清白的原任村支部书记胡某看到自己的问题已经败露,主动找到调查组交代问题。

思路一变天地宽。经过初步核实,发现该村在“一事一议”项目瓜蒌基地建设中,村干部虚报支出9万余元,贪污土地平整增减挂钩项目资金7万余元的问题。乘胜追击,还一举查清了该村前后三任村支部书记违纪违法问题,前任村支书邹某被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

而有了前期实地走访取得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对举报件反映的其他问题也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

“多列些问题,把问题说严重些,就是为了引起你们的重视。除了少数问题是确有其事外,其他问题是我们‘造’出来的。”上访群众面对底气十足的纪检监察干部道出了实情。

很快一个“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而该村财务问题也正在交由镇财经所清理。没有了扯皮上访,新上任的书记带领群众修水渠,搞林果基地,该村很快恢复了生机。

回头想来,如果我们不是紧紧依靠群众参与,带着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而是一开始就被举报件牵着鼻子绕弯子,浪费了人力物力不说,还可能有心无力、难以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纪检监察工作的本质就是调查研究,只有坚持问计于民,我们才能提高发现问题、查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担当好纪检监察工作新使命。(浠水县纪委监委 奚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