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在青海省海北州调研,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几乎所有去过金银滩原子城的人,无不对曾经在那里奋斗过的邓稼先、郭永怀等老一辈先进知识分子,产生深切的缅怀和由衷的敬意。由此想到,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其中一条就是要求通过博物馆展示事迹等形式,讲述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奋斗故事。
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决定发展核事业,各路建设大军和科研工作者舍家为国,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金银滩草原。那里海拔3000多米,气压低、氧气少,水烧不到沸点,饭煮不到全熟,一年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袄。正是在这种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极其艰辛的生活条件下,老一辈知识分子成功研制出大国重器。今天的原子城纪念馆,以大量照片、实物、模拟场景,生动回放了这段艰苦卓绝而富于激情的奋斗历程。一张对比照上,科研专家告别亲人的留念和大功告成后离开的合影令人感慨不已:他们来时风华正茂,走时却已白发苍苍!一张照片展示的是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获得这份殊荣的物理学家郭永怀:他在基地发现重要线索,回京汇报途中却因飞机失事不幸身亡,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好不容易将两具烧焦的遗体分开后,才发现那个装有绝密文件的公文包完好无损地夹在两人中间……在那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年代,中华民族需要“站起来”的牢固支撑,中国人需要在世界舞台“争气”“争光”,一批知识分子挺身而出,原子弹和氢弹的横空出世,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民族的信心和实力。
几十年来,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长存,前进的步伐一刻没有停止。像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一大批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他们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生动诠释了人生的价值,用奋斗践行知识分子的使命。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知识报国的要求始终迫切,知识报国的方向始终如一。当然,也有少数知识分子卸掉了内在责任,甚至在酒色权钱的腐蚀下误入歧途、斯文扫地。对此,有人抱怨物欲横流,有人怪罪金钱至上。其实,这关键还在于有没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波澜壮阔的党和国家事业中,让知识真正发挥作用。正如一些知识分子自己的反思:“我们缺什么?缺少对时代的关切,对国家发展命运的思考,对改变这个社会的责任。”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迫切需要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的内在责任,弘扬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继续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在这样的大潮中,我们每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实事求是地讲出自己的观点,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贡献。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大有前途。”(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