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常规的检查,却意外发现村里张贴的扶贫政策离地两米多高。
7月30日,按照惯例,点军区的大数据监督检查组一行没打招呼,来到了这天检查的最后一站——土城乡李家坝村。
“许主任,你看村里是不是该给我们每家每户配个放大镜啊!本来我们村里老年人就多,村里把扶贫政策贴2米多高,我们更是难看得到了。”
“是啊是啊,本来是公示出来让大家来监督的,村干部搬个凳子把文件贴那么高,还不如别贴出来了......”
检查组一行刚进村,该村的王大爷等几名村民围上来向他们诉苦。
组长许学锐听到群众这么一说,心中顿时凝重起来。在目前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高压态势下,居然还有村干部如此任性?
村务信息公开本是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知情权的重要渠道,及时公开财务管理、扶贫领域惠农政策等方面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这不仅保证了农户对自身应享政策的知情权,还能加强对村务的监督检查和对村干部的约束。若村务公开工作被简单流于形式,应付上级检查,那村务公开栏岂不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假把式”?
想到这里,检查组一行三人快步向村委会走去,在村委会门口找到了村务公开栏。
老许指着公示栏顶处的内容,对督察组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郝问道:“你能看的清顶上的资料内容吗?”
1米75的小郝踮起脚,眯着眼看了起来。 “公示资料贴的太高了,内容看不清楚。这不是应该公示的扶贫政策吗?村里怎么会贴这么高,这要老百姓怎么看?”
听完小郝的话,老许一脸的严肃,径直走进了村委会办公室。
在说明了来意,指出了问题后,村里的扶贫专干一脸无辜。
“许主任,您也知道,现在要公示的信息太多了,公示栏又小......已经连续下了一个星期的雨,我们担心暴雨把资料淋湿吹落,所以就贴的高了一点,所以您一定要理解啊。”
“公示信息距离地面2米多高,我们公示的信息到底是给谁看的?老百姓怎么看待我们的工作作风?”短短两问,让扶贫专干羞愧地低下了头,“我们马上整改......”
第二天一大早,该村纪检委员把整改后的公示栏照片传给了检查组,整改后的公示栏规范有序,各项扶贫政策一目了然。
许学锐语重心长地说:“公示栏问题的整改,看似小问题,背后反映的却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干部工作实不实,心里有没有装着群众,才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落脚点。” (宜昌市点军区纪委监委 魏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