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执法人员向你们索要礼品礼金?”
“有没有强迫你们缴纳培训费、赞助费?”
“有没有以检查的名义在企业大吃大喝?”
11月19日,宜城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汪勇在宜城市大山合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座谈时不断发问。
这已是作为作风监督员的汪勇第四次来到该公司了解情况。他详细询问了公司发展情况,听取了对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作风方面的意见建议。
“这是我的电话号码,如果在今后的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的事儿,请及时跟我们反映。”临走时,汪勇再次向企业负责人叮嘱。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今年年初,宜城市纪委监委选派了39名副科级以上纪检监察干部作为作风监督员,与39家纳税重点企业负责人建立一对一的热线联系,对向企业乱收费、索要礼品礼金、占用企业车辆、兼职取酬等10类侵害企业利益的问题实行严格监督。
省纪委监委出台《关于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后,该市纪委监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向辖区内纳税重点企业发放了“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监督卡”,列明了行政审批中的“慵、懒、散、慢”及行政执法中的“吃、拿、卡、要”等监督内容,公布了举报电话和邮箱。同时,建立问题跟踪反馈制度,对企业投诉反映的问题由作风监督员跟踪督导,及时将问题整改情况反馈给企业。
“让纪检监察干部担任作风监督员,与企业家建立一对一的热线联系,好比为企业安装上了监督的‘探头’。我们将严肃查处那些胆敢把企业当成‘提款机’、将‘黑手’伸向企业的行为,下大气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宜城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