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四月份微凉的春风中,沿着当年新四军突围的足迹顺茅塔河逆流而上,你一点感受不到初春的凉意,从赛武当山谷中飘来雾一样的烟岚,使山水、竹林、花草在虚无飘渺间灵动。满眼望去,那一片如火如荼的映山红,一定会勾起你无限的遐想。那一段荡气回肠的热血故事,那一曲令人敬仰感动的生死绝恋,那一抹令人流连忘返的山川画卷,一定会一次又一次沸腾你的血液,纯净你无法释然的心灵。
1946年6月,为粉碎蒋介石围剿中原解放军,挑起全国内战的反革命阴谋,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率部突围,在鄂西北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因为特殊复杂的地理位置和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茅塔河发源地,赛武当山下的茅箭区茅塔乡中南部的东沟村自然成为鄂西北这块红色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曾先后设立了鄂西北第三军分区、均郧房县中心县委、县政府、县总队。
1946年7月,年轻英俊、学识渊博的朱正传随解放部队突围到鄂西北,先后任竹山县委书记、均郧房县委书记等职,领导东沟村群众开展斗争。此时,朱正传与妻子易齐荇刚刚结婚3年时间,易齐荇也是一位革命女战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应城县妇女部长兼区委书记、京安县委妇女部长、云梦县委民运部副部长、渣山区委书记等职。在当时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作为一对革命夫妻,他们夫妻两人聚少离多,结婚三载,由于朱正传一直忙于革命工作,夫妻俩真正在一起的日子还不到两个月,由于工作环境和客观现实的需要,他们当时也没有要自己的孩子。
1946年12月,国民党军队对鄂西北地区发动了猖狂进攻,朱正传在战斗中摔断了右腿,为掩护战友突围,自己留下来阻击敌人,后来为了不让自己被俘虏,用自己仅剩的一颗子弹向自己的头部开了枪,壮烈牺牲,年仅28岁......与朱正传一同浴血奋战的38名战士也长眠在这里。
在当时兵荒马乱、通讯条件十分落后的乱世局面下,朱正传牺牲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身在老家的妻子易齐荇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时年刚刚24岁的她依然憧憬和盼望着在革命胜利后与丈夫重逢的那一天。谁知道这一等就是42年。直到1988年十堰市政府组织编写地方党史时,易齐荇老人才知道丈夫在茅箭东沟牺牲的消息。
得知丈夫牺牲后,1988年是年已经66岁的易齐荇老人第一次来到东沟村,在当地纯朴村民的带路下,易齐荇站在朱正传烈士的墓前,她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止不住地流。在整整20多分钟的无声的啜泣中,易齐荇老人将自己的手帕放在朱正传烈士的墓碑上,后又捧起一把坟头的黄土连同手帕一起紧紧地贴在自己的胸口......表达了一个妻子对已逝丈夫的无尽思念和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易齐荇老人对至亲爱人和革命烈士朱正传这一长情的痛哭祭拜,令在场陪同人员和地方群众无不动容,泪洒当场。是的,人生又有几个42年的苦苦守候,又有几个42年的深深思念,也许岁月已经荒芜了那曾经的山盟海誓,也许记忆已经模糊了那曾经的熟悉面容。但易齐荇与朱正传的爱情故事却让人们再次看到了人世间的生死绝恋。
1999年,在朱正传烈士牺牲53周年之际,已经77岁的易齐荇再次来到东沟。此时的易齐荇老人腿脚已不大利索了,在当时还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极为不便,善良的东沟村人用制作的简易滑杆将她从山外抬到东沟朱正传烈士的墓前。此次祭拜后,易齐荇现场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遇顽敌临危不惧,不惜年轻生命,英勇牺牲;结鸾俦风雨同舟,未能共享胜利,终身无悔”。落款:革命伴侣易齐荇。此后,年迈的易齐荇老人再未能回到东沟。
作为一对革命伴侣,朱正传、易齐荇夫妻为了革命事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践行了他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为了深爱着的丈夫,易齐荇选择了终身不嫁,孤独终老,膝下无子。解放后,易齐荇先后担任武汉市劳动局劳保科科长、武汉市人民检察院一处处长、武汉市人民艺术剧院党委副书记、武汉市文化局纪委专职书记等职,1985年离休。 2013年,易齐荇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
纯朴善良的东沟人民为了纪念朱正传、易齐荇夫妻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奉献一切的革命情怀,将东沟教育基地三公里处一条溪流淙淙、风景优美的峡谷取名为“念情谷”。念情谷的水源源不绝地注入茅塔河,流入泗河,汇入汉江,最终流向世界,就像朱正传、易齐荇夫妻的爱情故事像风一样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如今的东沟村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村,十堰市唯一一家国家3A级红色旅游风景区。每年吸引四面八方数十万游客慕名游览,敬仰先烈。(十堰市茅箭区纪委监委 卜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