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观察 | 中国田径更快更强更自信

2021-08-07 09:35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文佳 段相宇

8月6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标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刘诗颖夺得冠军。

一掷定乾坤!8月6日晚,刘诗颖以66.34米的成绩夺得女子标枪金牌,实现中国女子标枪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接力跑决赛也捷报频传,女子4×100米接力获第6名,创造奥运会最好参赛成绩;男子4×100米接力获第4名,追平了中国在该项目的最好成绩。

聚焦本届奥运会田径赛场,中国选手不断刷新纪录,创下佳绩——苏炳添跑出9秒83打破亚洲纪录,中国人终于站上奥运男子百米决赛跑道;32岁老将巩立姣铅球投出20.58米夺得金牌;朱亚明勇夺银牌,刷新了中国队在三级跳远项目的奥运会最好名次……

近年来,中国田径项目正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整体竞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最好成绩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在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彭国雄看来,中国运动员在国际田径赛事中屡创佳绩,与综合国力的提升、竞技体育自信的增强有密切关系。“国家能更好地从各方面给予运动员们最好的保障,比如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情况下做好防护措施、更快适应场地等。这些如果做得不到位,都会影响运动员们的发挥。”彭国雄说。

受疫情影响,室内田径世锦赛延期、多站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取消,给奥运备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迅速调整了训练部门职能,成立疫情期间国家队移地工作组,建立国家队备战工作新型联络机制,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备战方式。”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田晓君介绍说。在体制优势的坚强保障下,中国田径迎难而上,化挑战为机遇。

田径运动成绩虽受先天条件的影响,但更取决于科学的备战训练。“走出去,请进来”,是近年来中国田径的重要战略。一方面组织运动员走出去练、走出去赛,另一方面则聘请国际优秀高水平教练员及团队到中国来传授经验并带队训练,不断加强对先进训练理念与方法的学习、融合。以两位短跑外教兰迪和雷诺为例,二人都是典型的“科研型教练”,整体训练思路是以“冠军模型”为指导,通过高科技仪器和设备对运动员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据此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

比赛成绩固然令人欣喜,而中国田径运动员主观上的求战、求胜欲望,和展现出的竞技体育自信,更令人心潮澎湃。过去一个时期,田径项目中的“人种论”颇有市场,而本届奥运会上,苏炳添、巩立姣、王春雨、朱亚明等名将,都用创造个人历史最好成绩的方式,充分证明了黄种人也能在田径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这样一届奥运会,成就了这群自信的中国田径人。而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造就了中国田径的好时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