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镇观音村原党支部书记李炳荣、农经站长李东平将企业划拨的土地流转工作经费存入私人账户,并以用工补助名义向11名村组干部发放6.37万元,二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3月12日,宜城市纪委点名道姓通报一起微腐败典型案例,在当地基层干部中反响强烈。“微腐败数量多、领域广、离群众近,必须以‘打虎’的力度来‘拍蝇’!”宜城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马旭辉说。
该市瞄准微腐败易发人群、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有的放矢,细“治”入“微”。通过政治巡察、专项检查、信访举报等渠道,对履责不力、监督失效、制度失范问题的责任人及时约谈提醒,情节严重的查处问责,典型案例则通报曝光。2017年以来,累计发现贪占救灾救济物资、挥霍集体资金等问题线索101个,约谈提醒21人,查处“蝇贪”68人,收缴或责令退还资金120多万元,产生强烈震慑效应。
在严厉打击小微腐败的同时,宜城市还坚持标本兼治,在严管小微权力上下功夫。
开春以来,该市对227个村(居委会)、330个基层二级单位班子成员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权责清单,从事务决策、“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精准扶贫、便民服务等方面厘清工作责任,划清权力边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小微权力运行体系。“权责清单真正把基层干部的权力关进了制度笼子。我们既不能越权又不能失职,否则就会被问责。”雷河镇前锋村党支部书记李秀深有感触地说。
在权责清单运行过程中,该市畅通各种信访举报渠道,让群众眼睛时刻监督着党员干部的言行,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行权责清单制,从制度层面筑牢了监督网络,形成分工负责、相互监督的良好格局,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实落细。”宜城市委书记郭静说。(通讯员李成雄、周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