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不为生气种兰花

2018-09-08 10:35   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四方。一次临行前,他叮嘱弟子看护好院子里的兰花。

弟子们深知师傅钟爱兰花,于是悉心养护,甚是殷勤。兰花也如往常玲珑洁雅,清香宜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弟子们忘记将兰花搬进屋内,恰巧狂风暴雨来袭,兰花终于不堪折磨。第二天弟子们看到眼前残败的花枝,破碎的花盆,都后悔不已。

数日后禅师回到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恭迎师傅,跪地接受惩罚。得知原委的禅师沉吟片刻,神情泰然自若,平静而安详。

他宽慰弟子:当初,我可不是因为生气而种兰花的。

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让在场的众弟子醍醐灌顶。肃然起敬之余,更有大彻大悟之感。

每次读到这则故事,我对禅师的话怦然心动,更为其豁达的生活态度所折服。看似平淡无奇的偈语,不仅道出了禅师的涵养,也暗示了多少佛门玄机,蕴藏了多少人生哲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太容易牵挂,也太轻易计较,所以才会情绪起伏不定。在生气之际,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与人交往的;我何尝为了生气而结婚生子;我又何尝是为了生气而生活下去……那么我们将能为烦恼的心境开辟出另一番安详。

参透得失亦是人生的必修课———现代人往往难以完成。纷繁复杂的生活使人们过分追求欲望的满足,时常心为物役。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忘记了得失本为生活常态。当欲望得不到满足、希望遭到破灭时,就感到极度的悲观、气恼甚至绝望。人们受够了患得患失的生活却又无法自拔,错过了太多自在和快乐。

反观自身,我也为自己偶尔的锱铢必较感到深深的愧疚。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问题,心智还不成熟的我心中预存了不幸的想法,行为就不自觉消极怠慢,事情也仿佛都变作了不利的情况。细细想来,原是因为在意太多,计较太多。其实,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悲观又有何益,生气又有何益?拥有蕙质兰心,看淡成败得失,方能宠辱不惊,自在生活。

想必禅师爱兰,不仅爱它清雅脱俗的外表,更爱它不与群芳争艳的豁达品性,如此才能达到“不为生气种兰花”的境界,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侯东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