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督查护航脱贫攻坚

2021-02-02 09:37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邹太平 通讯员 廖培

麻阳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在产业园务工的贫困户张霞和张秋香露出开心的笑容。 刘洋 摄

去年以来,湖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作风督查。9348名纪检监察干部按照“一人一村”要求,对全省6920个贫困村进行全覆盖式督查,截至目前,共发现工作不实、“微腐败”等各类问题13402个,督促和帮助解决群众困难10614个。

去最远的山村,发现最突出的问题

灰瓦白墙,绿玻朱窗,洁净的不锈钢大门上,红色的福字一边一个。1月24日,记者来到郴州市汝城县南洞乡西边山村,看见村民郑红亮正在给新装修的房子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新年。

“今年能过个好年了,我的生态公益林扶贫补偿金拿到手了,是笔不小的数目呢。”郑红亮高兴地对记者说,他真没想到多年没发的钱,在县纪委介入后就发了下来,前后发了4次,共有2.5万元。

郑红亮是西边山村的贫困户,他所说的生态公益林扶贫补偿金不仅是他全家人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西边山村许多村民赖以生活的经济保障。

西边山村地处罗霄山脉南麓,位于汝城、资兴、桂东三县(市)交界处,是深度贫困村。全村7个村民小组,共224户823人,散居在6万余亩山林里,贫困户有89户247人。村民收入以植树造林为主,生态公益林扶贫补偿金自然就成为了当地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来源。

要去最远的山村,发现最突出的问题。为保障这些偏远山区的贫困户真正享受到青山绿水的生态红利,促进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到位,去年,汝城县纪委监委开展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问题集中治理,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聚焦生态扶贫专题,深入山区林地入户走访,发现了西边山村生态公益林扶贫补偿金长期“趴账”的问题。

“去年我才知道,我有290亩生态公益林扶贫补偿金在过去9年里一直没有领到。”郑红亮告诉记者,如果不是纪委上门排查,他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多补偿款。

经县纪委监委全面排查,全县滞留县财政专户生态公益林扶贫补偿金有262.87万元,涉及生态公益林面积32480.3亩。

“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发现,资金‘趴账’主要是由生态公益林山场界线不清、面积不明等问题引起的。”汝城县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林区有些村、组和个人在确定界线时,因缺乏测量设备或未实地测量,导致权属不清、面积不实。职能部门担心在此情况下发放资金会引起纠纷矛盾,故未及时发放。

了解该情况后,县纪委监委把解决山林纠纷问题纳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由县纪委监委牵头、县直部门主抓、乡镇负责实施,对“趴账”、挪用、套取生态扶贫补偿金的10名党员干部予以处分,并对生态公益林扶贫资金“趴账”问题进行现场交办整改。

不仅如此,湖南省纪委监委还围绕生态公益林资金做文章,瞄准生态公益林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雁过拔毛等“微腐败”问题,开展“一季一专题”专项治理,对涉案资金做到应收尽收、应退尽退。

在监督护航下,汝城县解决了包括西边山村在内的12起山林纠纷,督促补发生态公益林扶贫补偿金183.43万元,437户农户从中受益。

只要一人未脱贫,监督就会跟进到底

“辛辛苦苦半辈子,如今终于有自己的家了。”1月22日,株洲市茶陵县枣市镇洞头村村民李明兰见记者来访,连声招呼进屋,一边拉着记者参观新房环境,一边讲述着房屋来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8年,茶陵县就已摘掉了贫困县的“穷帽”,全县6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7%。但县里仍有一些因病、因灾致贫的贫困户,李明兰就是其中之一。

只要还有一人未脱贫,监督就会护航到底。去年,茶陵县纪委监委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开展监督检查,检查组正是在当时实地走访时发现了李明兰无房住的问题。

经了解,李明兰的户口在其哥哥李运南名下。2014年,李运南一家连同李明兰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农村“一户一宅”的原则,因李运南有房,李明兰无法另建房屋。而李运南家人多房间少,不够居住,结婚后李明兰一家便住在郴州的老家。

“一直住别人家,也不是长久之计。”李明兰无奈地叹了口气说,2015年,自己打工时又不慎把腰摔伤,致使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不仅建房批不了,资金也成了问题。

“通过走访发现,李明兰建房遇到了‘车轮转’现象。”茶陵县纪委监委干部告诉记者,李明兰要建房需提供独立户口;而办理独立户口时,又需要提供明确门、户、牌住址的单独住房——政策相互作用却无法落实,建房陷入了无解的境地。

“说到底,还是作风和担当问题。”茶陵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说。镇政府和派出所照章办事,无可厚非。但目睹贫困户无房可住的现实,却端起架子只讲规章制度而无视贫困户困难诉求,这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做法。

弄清这其中的问题后,县纪委严格督促镇政府主动履职,积极作为,并全程跟进监督。最终,镇政府用“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开了李明兰申请建房“车轮转”问题的死结,同时县纪委为他争取了3万元房屋补助,助他盖了新房。

去年底,李明兰一家终于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摘帽不是终点,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1月18日,清晨6点的常德市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已是热闹非凡。在该村扶贫项目青脆李采摘园里,村民蒋祖建正和合作社工人们忙着给200亩青李树浇水松土护苗,田间劳作劲头火热。

“原以为村里脱贫了,纪委就不管扶贫的事了,看来是我想错了。”见记者专门来找他聊去年采摘园产业分红的事,蒋祖建挠头笑着说:“如果不是纪委帮忙,我们那1.6万元的产业分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手呢。”

蒋祖建所说的“想错了”事出有因。蒋家村之前是省级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6户、301人。2019年,靠产业脱贫的蒋家村摘掉“穷帽”,青脆李采摘园扶贫项目就在全村脱贫中立下汗马功劳。

据了解,该采摘园属于政府扶贫资金委托帮扶分红项目。政府一次性投入20万扶贫资金给合作社做股本,确定19名贫困户为这笔资金的股东。合作社通过生产销售农产品获得经济收入后,前五年每年年底要将股本8%的红利分给19名贫困户,五年后各股东占股不变,但自负盈亏。可在2019年12月底,当年的分红却没了动静。

“我们问过合作社怎么不分红,但没有答复。”蒋祖建说,因为采摘园是大家脱贫致富的产业,即便没分红也能理解。只是这日子刚脱贫,联想到刚“摘帽”,这才产生那个想法。

摘帽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摘帽也不会摘监管。为了保证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保护好不容易“扎根成活”的扶贫产业,县纪委监委对扶贫资金监管十分严格,在得知该情况后便立即进行核查。

首先核查本金。“20万扶贫资金早就从县财政的账户拨到合作社账户。”县纪委监委派驻县财政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辛斌顺着这笔扶贫资金的流向追查,发现资金的审批、发放都很及时,资金也被合作社合理运营,没有被私分侵占的迹象。

接下来核查分红。县纪委监委通过大量走访,发现了问题。原来,年底分红前,村级财务需要张榜公布分红名单及明细,无异议后,合作社再按公示结果支付。但因村干部跟进不到位,未认真履行贫困户帮扶管理职责,致使分红迟迟未公示,加上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分红一事便无暇顾及了。

最终,县纪委对涉事的村干部进行了约谈,督促其认真履职,这笔产业分红资金才终于“物归原主”。

“去年,全省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上共立案查处4885件,党纪政务处分4672人,追缴资金3.19亿元,退还群众1.4亿元。”湖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肖开斌介绍,省纪委监委将持续聚焦扶贫领域,严查扶贫工作作风漂浮和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问题,严惩基层“微腐败”以及“四不摘”落实不力现象,强化纪律监督、压实主体责任,确保贫困户利益得到保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衔接。

相关阅读